bevictor伟德官网旅游管理专业于2005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文理相通,工管交融,多学科交叉,现有7名硕士生导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具有科研兴趣和严谨的科研作风,掌握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了解本专业学术前沿与员工动态,善于提炼科学研究问题,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开展本专业学术研究、应用研究或从事管理实践活动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优势、特色
1.培养优势
本学位点学术研究重点突出、学科方向明确,在旅游规划、旅游文化、冰雪旅游等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目前形成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冰雪旅游开发与管理三大研究方向。学科成员立足冰雪旅游研究、黑龙江地方旅游规划、边境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发挥学科优势,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近五年获批各类横向课题10余项,累计经费230多万元。与黑龙江省旅投集团签署了共建“龙江文旅产业学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先后同黑河市、抚远市、大兴安岭地区、牡丹江市、省旅投集团、省龙旅集团等签署关于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合作协议,创建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也为政府各级部门和企业提供旅游规划等多方面服务。
(1)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研究方向在理论研究和黑龙江地方规划实践两个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结合东北地域文化特色,关注旅游规划开发的历史文化积淀,环境保护与开发并重,编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区域旅游规划方案。依托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获批丙级资质的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实践平台。
(2)人文旅游资源开发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方向注重旅游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综合研究,突出旅游文化的基础理论和文化产业的实效性,其基础理论实现对地方旅游业的指导作用,文化产业实现对地方旅游业的助力发展作用。结合黑龙江省位于中俄文化交流与跨境旅游合作中心地带的优势,关注中俄跨境旅游合作的政策保障和动力机制,从克服障碍发挥资源优势,文旅合作、区域协同探索实现中俄边境地区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本方向依托“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学校与旅投集团共建的“文化旅游产业学院”,立足于本省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并形成文旅融合、中俄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
(3)冰雪旅游开发与管理
冰雪旅游开发与管理方向在滑雪旅游管理、冰雪旅游策划、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冰雪文化与旅游开发等方面展开教学与研究。结合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目的地发展优势,关注冰雪产业发展战略和策略中区域文化、体育文化和社会人口统计等要素融入,从市场细分、文旅融合、产业升级探索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依托于“黑龙江省物候与特色文化旅游研究学术交流基地”、”省级冰雪旅游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冰雪旅游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冰雪旅游研究基地”,结合黑龙江冰雪产业特色,关注冰雪装备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市场需求,为我省落实“把冰天雪地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重要指示提供理论支撑。
2.特色
(1)旅游管理学科教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挖掘与丰富黑龙江特色文化体系,开展包括对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鲜卑、渤海国、金源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满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等课题研究与社会实践。紧紧围绕如何转变黑龙江特色旅游的发展方式、调整特色旅游的产业结构、完善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展开。
(2)2013年“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获批为具备丙级资质的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证书编号:旅规丙3-2013号)。依托此规划资质,为员工提供参加旅游规划实践的平台。如受黑龙江省文旅厅委托编制《黑龙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承担或参与《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七台河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佳木斯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双鸭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伊春市金山屯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漠河观音山采金小镇旅游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引领,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23家参与扶贫公益行动规划设计单位之一,为我省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青冈县昌盛乡宏伟村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村进行深入帮扶,完成了乡村旅游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课程体系及导师队伍
1.课程体系
本方向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方向课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具体为:管理经济学、现代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旅游规划实践与应用、旅游管理经济模型与决策、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景区开发与管理模式研究、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人文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旅游与文化遗产、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等。
2.导师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建立以后,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在团队队伍建设、现代化教学与研究手段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现拥有导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导师组成员参与了多项旅游规划开发与实践工作,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具有指导和组织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经历。
硕士生导师张丽梅教授, 汉族,1973年生,理学博士,本、硕、博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国家级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旅游地理信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理事,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旅游产业专家组专家,黑龙江省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工商管理学会理事,哈尔滨讲坛客座教授等。主要研究方向是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以黑龙江省地域旅游发展为研究内容,侧重于生态旅游、冰雪旅游、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主持省部级、厅局级项目10余项,横向课题4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著作2部,在《生态学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术交流》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余篇。有3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编和2篇全文转载,有2篇学术论文被EI检索。指导研究生获校优秀硕士毕业论文4篇,获国家奖学金6人,文旅部国家级立项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挑战杯竞赛获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硕士生导师曹继宏副教授,汉族,1975年生,bevictor伟德官网工商管理硕士,先后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进修和访学。黑龙江省星级酒店评审委员会委员,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冰雪旅游开发与管理,侧重于冰雪旅游市场营销及滑雪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学术研究。
主要讲授课程包括《现代管理学》、《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 《旅游文献应用》、《旅游英语》等。主持完成科技攻关软科学项目、省教育厅面上项目及校青年基金项目等,参与完成多项教育部及科技厅旅游相关项目。在《光明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篇被《大公报》、《黑龙江日报》以及专业网站转载。
硕士生导师张毅副教授,汉族,197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商学院做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人员,黑龙江旅游产业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旅游目的地营销,中俄边境旅游产业发展。主讲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中级旅游英语听说》、《旅游目的地管理》(中英双语),《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主持省部级、厅局级项目共7项,参与国家、省部级、厅局级项目20余项,多层次参与地方旅游规划的编制与审核;发表科研与教改论文30篇,其中SSCI论文2篇、CSSCI论文3篇、EI检索会议论文4篇,多次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核心报刊发表文章;获得科研与教学奖共计7项,多次指导员工获得旅游和教育领域的省级、国家级比赛奖项。
硕士生导师朱晓蕾副教授,汉族,1981年生,本科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专业。在bevictor伟德官网从教期间一直从事旅游文化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文化,侧重乡村旅游研究,承担多项省级科研及教改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4部专著及教材编写,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旅游管理专业比赛奖项。
硕士生导师赵欣副教授,汉族,1981年生,硕士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博士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智库成员,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专家,连续多届获得bevictor伟德官网本科教学优秀奖。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发展及生态旅游开发,擅长旅游统计和计量分析。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省部级、厅级项目5项,并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省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项。作为旅游规划课题组主要成员,曾参与“上海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规划”,“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配套规划”,“哈尔滨市中俄旅游示范区建设可行性研究”,“七台河市全域旅游规划”,原国家旅游局旅游扶贫公益性规划等。发表SCI、CSSCI及CSCD论文多篇。
硕士生导师孙杨副教授,汉族,1987年生,硕士就读于bevictor伟德官网。现任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黑龙江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智库成员,黑龙江省旅游培训中心面试考官。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服务创新、冰雪旅游装备等方向。
主持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项目1项、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1项,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完成省厅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项,主持、参与横向课题6项,参与黑龙江地方全域旅游规划3项,博物馆展馆、展陈设计6项。获bevictor伟德官网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硕士生导师陆明明副教授,汉族,1988年生,管理学博士,本、硕就读于bevictor伟德官网,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bevictor伟德官网旅游管理系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物候与特色文化旅游研究学术交流基地副主任、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传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文旅融合、健康旅游及旅游者行为等。
主持文旅部“专业研究生重点研究扶持项目”(原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项目)1项、主持其他省、厅级项目3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3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专项1项。发表SSCI、CSSCI等论文13篇,其中1篇并被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参与撰写出版专著7部,其中2部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参与旅游发展规划策划项目6项。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CTTI 智库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5项。
四、毕业后发展前景
本专业毕业硕士已达40余人,发展前景较好。一部分通过考取博士进入高校、研究机构,一部分进入高校从事旅游教育工作,一部分毕业后进入政府机关或企业任职等。